返回首页 | 学习动态 | 学习资料 | 上级精神 | 评论文章 | 先进典型 
当前位置: 返回首页>>评论文章>>正文
“党员在哪儿都是党员”
2016-09-22 09:15 李洪兴 人民网

   不久前,去陕北老区体验生活,同当地一个村党支部书记交流时,他说,“党员在哪儿都是党员,不管是在村里当个农民还是出去打工,都要知道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。”一名共产党员能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,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。

  党员,是一种身份的认定。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,拥护党的纲领……”当面向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时,短短几分钟完成了从普通群众向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转变。这种颇具仪式感的认定,仅仅是对“党员”二字认同的开始。换言之,需要知道“我是谁”,还远远不够。

  回眸党的历史,老一辈革命家践行着党员的知行合一。谢觉哉从秀才到党员,坚信“我已以身许党”;罗瑞卿虽身处险境,也“宁可冻死饿死,绝不背离共产党”;漆鲁鱼“行乞”万里寻党,身处困境心不变……这里有对理想的坚定不移,也是对成为党员并做好党员的承诺。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,周恩来提醒身边工作人员,“在党内活动时我是一个普通党员”,就是要让人记住“第一身份”。

  时代在变,对共产党员的要求始终如一,但“身份麻痹”“意识放空”不时出现,就像不少落马干部在忏悔录中说到的,“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”。其实何止于此,有些干部违纪违法时不觉自己是党员;有些干部在交党费时才知自己是党员;有些干部在开民主生活会时像一名党员;有些干部在“组织圈”内是党员,在“朋友圈”“生活圈”就失去党员本色……凡此种种,身份的飘忽不定,让人很难不质疑他们是否还有入党时的热切,是否记得宣誓时的承诺,是否坚守作为党员的行为标准。

  地域可以流动,职务可以变动,职级可以调动,但党员的身份始终不动。不管身处何地、身居何位,都理应“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,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,做到忠诚于组织,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”。那些时而清醒时而糊涂、时而自我要求紧一些时而自我约束松一些的党员,工作不扎实、为人不老实、作风不务实,职位显赫至周永康、官阶低微如马超群,都在权色诱惑面前失矩了。

  身份与自我是一体两面,认同什么样的身份就能塑造出什么样的自我。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特定角色,社会心理学认为,角色是社会对个人职能的划分,它指出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关系的联系位置,也代表了每个人的身份。让党员有党员样儿,才能获得“同一感的坚强”。否则,党员缺乏对身份的基本认同,缺少身份意识,很容易滑向深渊。

  党员组成了一个政党,党员形象代表着政党形象,党员认同凝结着对政党的认同,党员的日常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政党的日常。我们常说,维护党的形象是党员的责任,而这就应该从党员维护自己的形象开始。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党员杨正道,17岁参加革命,一颗红心跟党走,至今珍藏着党组织颁发的《共产党员形象录》,94岁高龄,一生都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,以红色传统教育子女。也正是这些以身作则、自省自律的老党员们在无形中传承着党的优良作风,给党旗涂抹着亮色。

  “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而不习乎?”古人常以此自省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多问一句“我是谁?是什么样的人?”如是,把无形的存在变成有形的彰显,党员之为党员才能成为一辈子的坚守。

关闭窗口

攀枝花学院   两学一做专题网